|
新聞詳情
我國肉類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-青島銳思創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發表時間:2017-11-12 21:46作者:青島銳思創食品科技有限公司-我國肉類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肉類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-青島銳思創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(一)我國飼料供給情況 飼料是發展養殖業的物質基礎,養殖成本的70%以上是飼料的支出。玉米、大豆是重要的能量飼料和蛋白飼料。玉米作為飼料消費較為平穩,隨著產量的增加庫存過剩嚴重。2015年底我國玉米國內外差價達到790元,臨儲收購價格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,造成了“國貨入庫,洋貨入市”的情況。大豆、豆粕飼料消費上升,進口依賴增加。近年來,我國大豆、豆粕飼料消費上升,大豆進口量快速增長,由2012年的5986.5萬噸增長至8169.0萬噸。我國2015年大豆進口占世界貿易總量超過65%,對外依存度高達85%。從玉米的生產情況看,我國玉米主產地區主要在東北、華北,種植面積不斷增加,我國玉米飼料消費趨勢趨于平穩,庫存量迅速增長,玉米過剩庫存難以消化。從大豆生產情況看,我國大豆產量和種植面積呈波動下降的態勢,大豆、豆粕飼料進口不斷上升。從我國優質牧草供給情況看,我國牧草和干草產量較為平穩,進口情況整體呈現上升的態勢。“國貨入庫,洋貨入市”的局面使國產品種面臨產業鏈運行不暢的難題,必須加快推進并完善“糧經飼統籌”,逐步促使我國糧食、經濟作物和飼草料生產及供應達到有效平衡。 (二)肉類養殖情況 我國肉類總產量已經連續20多年穩居世界第一;肉類產量整體呈上升的趨勢,但近兩年受豬肉去產能影響總產量小幅下降;肉類結構逐步優化。肉類貿易逆差加大,供應仍處于緊平衡的狀態。2011~2015年,五年間肉類貿易逆差從101萬噸增加到223萬噸,增加了120.8%,且有逐步擴大的趨勢。牛羊肉進口量快速增加,2015年我國進口牛肉47.4萬噸是2011年的24倍,進口羊肉22.3萬噸,約為2011年的4倍。我國肉類生產區域布局,以長江中下游為中心產區并向南北兩側逐步擴散的生豬生產帶;以中原肉牛帶和東北肉牛帶為主的肉牛產業帶,以西北牧場及中原和西南地區為主的肉羊生產帶;以東部省份為主的肉禽生產帶和以中原省份為主的蛋禽生產帶。 (三)肉類加工企業情況我國肉類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,“十二五”以來,我國規模以上屠宰及肉類加工企業工業資產、主管業務收入、企業利潤和上繳稅金穩步增加,肉類產業投資規模顯著擴大,集中度進一步提高,但是盈利能力出現下滑。 (四)肉類消費情況國內消費市場的肉類產品結構向多元化、優質化方向發展,產品細分程度加深,深加工產品比例上升、新產品不斷涌現;市場供應品種豐富,高溫肉制品市場份額逐步縮減,形成了以冷鮮肉、低溫肉制品、調理肉制品為主體的肉類消費市場;從畜禽種類來源看,近些年牛羊肉消費比重逐步上升,由季節性消費向全年消費、由區域性消費向全國消費轉變。 二、我國肉類產業存在的問題 肉類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:進出口貿易逆差逐年擴大、規模企業經濟效益下降、產品結構不適應消費需求及產業發展方式較為粗放。 三、我國肉類安全狀況分析 近年來,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,我國食品安全狀況整體趨穩向好,但是整體食品安全形勢依然較為嚴峻,據有關數據顯示,我國在2005~2014年間發生的有明確時空定位的食品安全事件就多達2617起。從食品總局的抽檢數據來看,微生物、濫用或是超量使用添加劑是造成肉制品品質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,其中由于肉與肉制品水分活度高、營養豐富,極適宜微生物的生長繁殖,因此,微生物危害一直是肉與肉制品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。其應對政策為,不斷提升國家食品安全戰略高度;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建設;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,優化種植、養殖環境;發揮市場杠桿作用調節食品生產與消費環境;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,細化責任領域;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,建立統一開放的標準獲取平臺;完善認證認可制度;完善食品安全追溯與召回制度;完善預警機制、風險監測與評估機制;建立、健全信息披露機制和食品安全信用體系;強化科技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與作用;加強科普與培訓工作,強化食品安全社會參與力度。
|